开云网站欢迎您!恒温恒湿产品及设备生产厂家
全国咨询热线: 13689511755

【三晋春来早】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的年:一块汉砖的前世今生

【三晋春来早】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里的年:一块汉砖的前世今生

作者:开云网站时间:1970-01-01 08:00:00

  雪越下越大,让许多人原本的计划搁浅或改变,甚至让许多人觉得天气异常。其实,从古至今,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我们的祖先早就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出了准确的天气现象。

  从昨天开始,关于雪的消息和报道就开始“霸屏”。最多的是关于交通的,当然也少不了许多人将雪当成风景到处拍照的。与走到野外不同,如果是在城区赏雪、拍雪,最吸引人的是在传统建筑集中的地方。由砖瓦木石构建的传统建筑与雪构成的画面美到不可方物。所以,一到有雪,秀容书院、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总是会有不少人前来拍照。

  由此想到在该博物馆的“九原文脉”展厅,总有人看到展柜里陈展的一块砖会充满好奇。如果不看说明,不听讲解会很难理解一块砖会有什么价值。

  就像提到文学形式一定会讲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说到建筑,“秦砖汉瓦”一定无法绕开,不可忽视。简单说,我国的建筑美学历史悠远长久,传承不断,制作流程与工艺,审美构成等在秦汉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因为烧制工艺高超特殊,秦砖有“铅砖”的美称,而且装饰风格多样。砖体上还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以及龙纹凤纹等极具艺术性高鉴赏价值的纹路,除了纹路之外,砖体上还包括各式各样的画像,例如游猎、宴会、乐舞甚至神话故事等反应民众生产和生活的画面,有的砖上也会刻有文字、字体。

  汉瓦,指的是汉代的瓦当。瓦当是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用来遮挡风雨保护椽头,用以增加建筑物的寿命。汉代的瓦当和秦代的砖一样,在造型、纹饰、画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特色,且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纹饰方面,汉瓦中最出名的“四方之神瓦当”,由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种元素构成,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代表了天下之意,除此也还有云头纹、饕餮纹、动物纹或者植物纹等。汉景帝时,还出现了文字瓦当,字体则为小篆,布局精巧,风格质朴浑厚,文字内容则多为祝福之语,制作非常精美。

  之所以用“秦砖汉瓦”,并不是说砖只局限于秦,瓦只局限于汉。其实砖瓦这些建筑构件的出现和使用也是经历着从无到有,从简到精的发展,只是到秦汉时有代表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的工艺技术及精益求精的精神。

  像许多事物一样,我们很难确认最早的砖是如何出现的,也无法确定人造砖出现的准确年代。能想象,砖应该是人模仿自然中的石块等类似的形状制作出来的,是早期的一种陶类物,即用土和水加工成型,然后烧制而成。

  从考古史料看,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砖,而且,战国时期砖的的种类和用途已经比较丰富,出现了饰面砖、铺地砖、砌墙砖以及空心砖和各种异形砖。只是因为制作挺麻烦,砖的产量比较少,因而具有很强的特权性质,非普通平民所能使用。正因其特权性质,对砖的耐久性和艺术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无论是方砖、条砖、异形砖还是空心砖,这些材料被大量的应用在宫殿的装饰和墓葬中,用来砌墙、铺地、贴壁,直至西汉,砖还只能为皇家显宦享用。约至东汉时,砖开始在民间广为使用。

  从各地发现的古代砖看,用在建筑房屋的砖光素无纹。而有纹、字者,大多数都属墓砖,也就是“画像砖”。汉砖,就是特指盛行于两汉的中国汉画像砖和文字汉砖。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甚至其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许多儒雅名士收罗品题。

  画像砖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然浮现。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人死后其灵魂不死,死亡是因灵魂离开躯体而他往的结果,人死后都要厚葬,这样灵魂可以升天。画像砖就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汉代画像砖可以说是是古代雕刻、绘画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它与画像石一起构成了汉代绘画艺术的双璧。汉画像砖的画面题材多体现“成教化、助人伦”的内涵,常见的图案有鳞身伏羲、蛇躯女娲、西王母东王公、轺车出行、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市井人物、渔猎耕读、建筑园林、草木禽兽、文字书法等。砖文所包括的书体有大篆、小篆、缪篆、虫书、八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同时每一种书体的规范化与草率化两种倾向。文字的内容,多为吉祥语,比如“千秋万口子孙益昌长乐未英”、“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富乐未央子孙益昌”、“宜子孙大吉利”、“利后子孙”、“大富安”、“长寿贵”、“宜官”、“万岁”、“大吉”、“宜贵”、等,表达的是人们的理想和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祈望。从中也反映了两汉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的世间风貌和审美格局。艺术创造和制作形式上,型制或巨、或细、或方、或扁。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迹翻制,又有阴线阳线雕刻,还有浮雕加线刻,地域风格各不同,众美纷呈。

  除了有具体的图案或者文字外,还有一种砖体上呈现绳状纹路或者麻点纹路,故此俗称为“绳纹砖”。绳纹砖制作时是在陶拍上缠上草、藤之类绳子,在坯体上拍印形成纹路,有纵、横、斜并有分段、错乱、交叉、平行等多种形式。在陶坯制好后,待半干时,用缠有绳子的陶拍在陶坯上拍印,便留下绳纹,再入窑焙烧而成。

  从相关资料可知,汉砖的制作要求工艺相当高。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中就具体记载有砖的制作的过程。首先,取泥要掘地几尺深,择取无沙粘土为之,还需辨别土色。以粘而不散,粉而不砂为上。然后,将土晒干碾碎,汲水滋土,人逐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木框之中,制备泥料。最后,用木模坯斗制坯,自然干燥,用方窑、吊窑、马蹄窑等烧制成砖。一般有有长条形和方形,胎质有红胎质、灰胎质两种,四边多见网纹、菱纹、圆圈纹、方格纹、米字纹等。

  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质量,凡官窑制造的砖,砖体上不仅印有手印,还会盖制造者的官印,为的是如果出了事故,那么就以砖上面的印章来查找制造者,做出处罚。不仅汉朝,唐朝也有,也正是因为采用这种质量保证措施,才使得建筑构件质量过硬,保证了许多古建筑传承至今。

  可以说,汉砖不单单是一种建筑用品,同时体现的是文化,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辉煌。

  2021年,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开馆后,就在现在的“白鹤书堂”展出“翠岩山房藏汉晋砖拓百种”,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鉴定家、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仁为每幅拓品进行释义,并亲自书写释文。随后,由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创意策划人、忻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宁志刚主编的“读书山房”系列丛书之《翠岩山房藏汉晋砖拓百种》由山西人民出版正式出版。书中皆为四川、江浙、河南等地汉晋古砖,唯九原冈汉砖一枚乃秀容书院旧址出土。本书系统介绍了汉晋古砖的历史和艺术。该书图文并茂,集历史考证和书画艺术于一体,对于本地文化整理、文化保留和传承,普及汉晋古砖历史背景和文化很有积极的意义。

  一场雪能够激发许多人的诗情画意,一块砖能够引导人走入历史,感受历史深处的文化脉动,自然和人文构成人类社会的文明及传承。热爱自然,珍惜人文,是每个人应该持有的认知和行为。(梁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