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站欢迎您!恒温恒湿产品及设备生产厂家
全国咨询热线: 13689511755

絲路故事續寫灿烂新篇

絲路故事續寫灿烂新篇

作者:开云网站时间:1970-01-01 08:00:00

  古代敦煌留下了哪些域外來客的足跡?17世紀的匈牙利貴族穿著什麼樣的絲綢服飾?穿越千百年時光,古絲綢之路上的兩個重要節點,现在又在西子湖畔“鏈接”。

  本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日前,以“絲路同行 互鑒共贏”為主題的“2023絲綢之路周”在位於浙江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一系列特征展覽和活動在海內外反響熱烈,再度驗証了絲路文明千年不衰的魅力,續寫了絲路故事的時代新篇。

  絲綢是古代中國的偉大發明。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絲綢就沿著絲綢之路傳播到西方。從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起,敦煌就是絲綢之路交通樞紐和西域門戶,“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形成了各民族和諧共處、多元文明融合的盛況。

  “2023絲綢之路周”主展覽“文明大觀: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設置了古代敦煌的政治與經貿、古代敦煌的社會與日子、敦煌與浙江的千年之緣、敦煌洞窟與壁畫藝術4個單元,展出文物170余件(套),包含甘肅敦煌出土的絲綢、簡牘、畫像磚、經卷等,其间一級文物達30多件(套),多數文物為初次來浙江展出。

  展廳“C位”是绘声绘色的唐三彩胡人牽駝俑,生動再現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胡商形象。胡人俑身穿翻領大衣,仰頭挺胸,右手握於胸前,左手握於腰間,呈牽駝狀。死后的駱駝俑俯首向上,張口露齒,似在朝天嘶鳴。

  東漢銅牛車、晉代“敦煌庫”銅弩機、北朝陶井、唐代石棋子……一件件文物勾勒出絲路重鎮敦煌的歷史風貌。

  一枚敦煌太守簡招引了記者的目光。敦煌郡是漢代河西四郡之一,郡的首要官員是太守、丞和長史。敦煌太守不僅要办理敦煌六縣的日常行政事務,領導玉門等4個都尉駐防邊界,看守陽關、玉門關,還在一段時期裡直接办理西域的駐軍和屯田,在維護國家統一、保证絲綢之路暢通、促進中外經濟文明沟通、抵挡外來侵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懸泉置是敦煌郡內一座官方郵驛機構,承擔了迎送官員使者、傳送函件物品的職責。20世紀90时代,考古工作者在敦煌懸泉置遺址發掘木簡3.5萬多枚,其间有字簡2.3萬多枚,內容多為郵驛資料和中外往来方面的記載。展廳裡能够正常的看到懸泉置遺址模型和懸泉置出土的傳車簡、運茭簡、封檢簡等,反映了敦煌是华夏與西域沟通的重要窗口。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往來之路,也是各種思维、文明、宗教融合匯聚之地。北涼高善穆石造像塔體現了释教與中國傳統文明的融合。這座石塔出土於甘肅酒泉石佛灣子,是中國發現的最早一批石造像塔中最為精巧的一件,保留了印度、犍陀羅佛塔的造型特征,又融入易經八卦和北斗七星等中國傳統文明元素。塔整體為黑色砂頁岩質,塔基已佚。塔基上為圓柱覆缽形塔身,上刻隸書發願文與經文36行,紀年為十六國時期北涼承玄元年(428年)。上頂是瓶形覆缽,開8個圓拱龕,7個龕內刻禪定坐佛,一龕內雕交腳彌勒。覆缽之上有七重相輪,頂端寶蓋标志苍穹,陰刻北斗七星。此石塔是最早出現八卦的實物資料之一,開創了中國特有的八面佛塔的先河。

  景教十字紋銅牌也是絲綢之路文明融合的証物。銅牌出土於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时代為11世紀,是一枚可佩带的徽章。牌飾以十字架為主干,各端均伸出圓環,環外緣有鳥喙朝逆時針方向的鳥頭,共4隻,其间1隻略殘。圓環和十字架以及鳥頭部分均有凹槽,原鑲嵌物已無存。

  中國絲綢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王淑娟介紹,景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托裡派,十字架牌飾是入教者崇奉的標志。牌飾以十字為主干,變化出多種樣式,外緣多呈六角形或八角形,常作展翅鷹形,還有單身雙頭鷹或兩辅弼對鷹形(對鳥形)。這種鳥形紋樣源於古希臘和西亞紋樣系統。牌飾背面往往有鈕可佩带,也作為押印运用。

  敦煌研究院保藏的回鶻文木活字是国际上迄今發現时代最早的木活字。在莫高窟的6個洞窟裡共發現回鶻文木活字48枚,每枚木活字外表均有墨跡,說明曾被运用過。這些木活字中有名詞、動詞詞干、詞綴、字母、標點符號等。根據敦煌地區回鶻人活動的史料以及莫高窟興衰的歷史信息推測,回鶻文木活字的运用時間應在12世紀到13世紀上半葉之間,比德國谷登堡运用金屬活字早200多年,開創了拼音活字印刷的先河。

  展覽第四單元展现了1︰1復原的莫高窟285窟,並將217窟壁畫中的青綠山水畫進行藝術化分屏展現。285窟是敦煌石窟中有確切開鑿时代的最早的洞窟。窟內北壁有西魏大統四年(538年)、大統五年(539年)發願文題記,說明此窟建於此時。這座有著“中國萬神殿”之稱的石窟不僅展現了释教內容,還融合了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古希臘神話等元素。觀眾能够走進復制洞窟內近距離欣賞精巧的造像和壁畫,感触東西方多元藝術交匯融合的魅力。

  絲綢之路上流转的不只是絲綢等物資,還有絲綢生產制造的工藝技術。至7世紀,東起日本、南至印度、西至歐洲,多個國家都有了絲綢生產。国际各地的人們使用絲綢制造服裝,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本屆“絲綢之路周”的主賓國匈牙利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也是榜首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一件件充滿匈牙利特征的絲綢文明展品飛越萬裡來到中國絲綢博物館,在“絲路綺粲:16—17世紀匈牙利艾斯特哈茲宗族絲綢服飾展”上露脸。該展分為“男人服裝”“馬匹服裝、馬具、兵器和兵器箱”“家居用品”3個單元,呈現了匈牙利艾斯特哈茲宗族的絲綢服飾、床罩、波斯挂毯、奧斯曼土耳其馬飾和鑲嵌寶石儀杖、儀式用馬刀等展品共計34件(套),展品均為初次來中國展出。

  “這是16世紀薩非王朝的皇家挂毯。”中國絲綢博物館國際沟通部副主任周婭鵑介紹,挂毯四邊有環繞飛翔的104個天使,還有東方文明中的龍與鳳。“這幅絲綢貼繡壁挂是艾斯特哈茲系列藏品中仅有的波斯著作,被稱為‘布達佩斯貼繡’,同時還融入了東方文明元素,獨具特征。”

  挂毯中心區域有一個拱形門洞,下方是一個人物繁复的場景:一位年輕的君主(可能是薩非王朝的沙阿·塔赫馬斯普一世)坐在華麗的寶座上,與宮廷賓客一同宴飲狂歡。

  “這次展覽的展品都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應用藝術博物館。從展品的選擇到報批、運輸、布展,雙方工作人員付出了很大的尽力,光是溝通郵件就多達200封。”周婭鵑說,以薩非王朝壁挂為例,因為尺度較大,展陳條件要求嚴苛。為了讓這件重磅展品和我们見面,中國絲綢博物館專門定制了一個與之尺度匹配的玻璃展櫃。此次展覽是這幅壁挂2003年修復后初次在匈牙利以外的当地展出。

  16—17世紀,匈牙利名列前茅的顯赫宗族艾斯特哈茲宗族從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購買最昂貴的絲綢,量身定做服裝,飾以黃金珠寶。展覽中有13件艾斯特哈茲宗族男性成員的禮儀服裝,備顯精美奢華。

  一件紅色絲綢面料的土耳其式長袍,外表滿飾花紋繁復的編織物,這些編織物由銀鍍金線和銀線、鍍銀絲和銀絲以及閃亮的金屬薄片制成。長袍的正面飾有8組設計精巧的琺琅扣,由心形、半心形、手形、郁金香、白鴿等圖案組合而成。當長袍被系緊時,前襟兩邊的半顆心组成一顆完好的心,鴿子相對而視。據介紹,這件禮服很可能是帕爾·艾斯特哈茲王子1682年與伊娃·托科利結婚時所穿。

  “中國絲綢技藝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歐洲,在匈牙利開出綺粲之花。”周婭鵑說,此展覽呈現了16—17世紀匈牙利貴族的華美服飾、禮儀風尚,彰顯絲綢之路對於絲綢文明傳播的貢獻。

  同期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的還有“灿烂明珠:匈牙利人文攝影展”,以攝影著作展现匈牙利人文風情。

  除了精彩展覽,本屆“絲綢之路周”活動期間還發布了《2022年度絲綢之路文明遺產年報》。該年報由6個國家的21位文明遺產領域專家一起收拾編撰,包含2022絲綢之路十大考古發現、十大展覽、十大學術專著、十大文明事情榜單。

  十大考古發現榜單中有4處中國的考古遺址,兩處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別是奇台縣唐朝墩古城遺址和尼勒克縣吉仁台溝口遺址,其他兩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的望牛嶺漢墓和浙江省溫州市的朔門古港遺址。

  朔門古港遺址規模龐大、體系完好、內涵豐富,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標於一體,再現了宋元時期溫州港的繁榮现象,堪稱海上絲綢之路的絕佳闡釋地,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此外,土耳其烏魯布倫沉船、沙特阿拉伯法拉桑群島古羅馬遺址、以色列納哈勒奧梅爾遺址、古梁贊城窖藏、巴基斯坦比爾丘陵释教遺址和越南胡志明市GiongCaVo港口遺址也榜上有名。

  據悉,“2023絲綢之路周”期間,線上線下陸續開展了絲路文物海報接力、“遺產點亮絲路”直播、“百館百物”視頻接力、“經綸講堂”、絲路主題工坊等系列活動。在主場活動開幕當天,舉行了“絲路之夜·數融之夜”暨“SROM海上絲綢之路雲上策展大賽”頒獎典禮。該項大賽招引了國內外120余所高校和20余座博物館及廣大設計師的關注和參與,共有200余支隊伍800余人參賽。

  “活動開幕以來,博物館人氣火爆,參觀者常常要提早好幾天預約。”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季曉芬說,不少觀眾認為展覽內涵深沉,期望能有更多生動易懂的講解。針對觀眾的需求,中國絲綢博物館增加了志願者講解,同時延長每日展覽開放時間,包含館長在內的策展團隊中心人員也將参加導覽和講解隊伍。

  本年10月,中國絲綢博物館策劃的“逾越歷史和物質——中國絲綢藝術精品展”將露脸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展覽從絲綢傳統技藝、絲綢服飾設計、絲綢纖維藝術等视点,體現當代中國人對美的認識與寻求。

  “文明的進步來自不同文明的沟通互鑒。”季曉芬表明,期望通過“絲綢之路周”系列展覽和活動,讓海內外觀眾感触千百年前先人們的偉大智慧和多元融合的絲路文明,傳承和弘揚“平和协作、開放容纳、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力,為推動中外文明沟通互鑒和“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气。

  “絲綢之路周”是國家文物局和浙江省公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弘揚絲綢之路精力、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严重活動。

  首屆“絲綢之路周”主場活動於2020年6月在浙江杭州舉行,主題為“互學互鑒促進未來协作”。活動期間,13個國家协作的“国际絲綢互動地圖”項目啟動,這是文明遺產領域首個由中國學者發起、主導,多國一起實施的严重學術項目。

  “2021絲綢之路周”主題是“多元共存和容纳發展”,在陝西西安、甘肅蘭州和福建福州三地設立分會場,在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舉辦方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活動。開幕式上推出“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Silk Road Online Museum,簡稱SROM),該渠道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國內外40余家博物館一起建設,努力於促進絲綢之路沿線文博資源互通同享,實現雲上策展。

  “2022絲綢之路周”主題是“民族融合,一起繁榮”,邀請青海省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作為主賓省與主賓國,一起舉辦系列活動。“絲綢與絲路:從杭州到撒馬爾罕”展覽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與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國立博物館协作舉辦,介紹絲綢在中國的来源和生產以及絲綢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和應用。該展覽長期落戶撒馬爾罕。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